是读“于斯人”还是读“于是人”。近日人教社回应,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自收入语文教材以来,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查阅大量的古籍文献之后,确定是“于是人也”,而不是“于斯人也”。 其实从字面理解,“斯”和“是”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区别,但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笔者觉得有必要忠于原著,才能吃透古典文化的精华,虽是一字只差,却不能代表作者的真正意图,如果我们随意篡改,就会失去古诗文原有的韵味。好多改变了原著的文章,读起来的意境就大打折扣。遵从原著是对古文化最好的继承。
当然,随着社会 的发展,有时候我们也要有所创新,就比如:
一骑红尘妃子笑,原来读ji,现在是读qi,远上寒山石径斜,原来读xia,现在读xie,风吹草低见牛羊,原来读xian,现在读jian。
古人因押韵的需要,改变了字的读音,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让孩子们误以为都是多音字,其实不然,我们现在把它们纠正为现在的读音,就是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传承的同时做了一些更新,并不改变诗句的本意。说实话,古文化的沉淀,既需要我们传承,也需要我们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