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这是自2010年(中央气象台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下半年最早发布的寒潮预警。
冷空气一南下,滚滚的冬季季风来袭,其强势击溃副热带高压以后,多地的气温降幅将非常明显,降温幅度或可达 20 度以上。
也正是因为这种在国内罕见的降温幅度,中央气象台因此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指出,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河南南部、湖北、安徽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 18℃ 以上。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详细报道,时至10月6日20时,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12℃,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陕西大部、山西南部、黄淮、江淮、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地降温12~16℃,其中,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河南南部、湖北、安徽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6日至7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位于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中部一带,最低气温10℃线将位于四川东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山东南部一带。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将有4~6级风,高海拔地区及江河湖面阵风可达7~8级。我国北部和东部海域将先后有7~8级大风,阵风9~10级。
但是在发布寒潮蓝色预警的同时,中央气象台又发布了已连续3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也是首次寒潮预警和高温预警同时发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可以看见,副高的异常强盛与东北的暖脊以及南亚高压的北抬有所关系。这些因素使得副高达到了 10 月严重偏强的水平。这使得除了上海和江苏东部因为海水表面温度的下降有一定保温作用之外,其他地区的高温放在八月都是不逊色的。
而当副热带高压强的罕见的时候,只要冷空气也强得罕见,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巨幅降温。
所以我们在这个国庆节会看到,由于中东部大部地区前期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且南方的大范围高温天气将持续到4日,此次过程中多个省份将出现剧烈降温。
影响我国的寒潮一般“出生”于新地岛和冰岛附近,大约95%的寒潮在西西伯利亚累积加强,犹如经过一个“加油站”,然后兵分三路影响我国,一般可以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有的甚至能抵达华南。
为什么今年寒潮会这么早,其实也不算早了,寒潮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最晚可以到次年5月。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温度比较高,一次冷空气开始之前往往出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非常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