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聚游戏网 > 热搜应用 > 男孩花3小时做箭被爸爸折断痛哭,网友:爸爸的处理方式太极端

男孩花3小时做箭被爸爸折断痛哭,网友:爸爸的处理方式太极端

更新时间:2022-10-20 09:19:37浏览次数:169+次

  男孩花3小时精心打磨了一把树枝“箭”,被爸爸1秒折断!伤心的男孩整整哭了两个小时。
 
  前一阵子才有“爸爸蒸了我的朋友”,这又来个“爸爸折断了我的心肝”。
 
  难怪很多网友来替孩子打抱不平,“家长什么时候才会知道,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个体啊?”
 
  能让一个11岁的男孩专心致志地坐干三小时,一定是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心甘情愿花这么多时间在这种进展缓慢、过程枯燥的事情上,足以证明内心的驱动有多大。
 
  单是有这种专注力,家长都该偷笑了!
 
  更不用说孩子在这3个小时中表现出的耐力、毅力、恒心,这都是多么好的品质!
 
  把树枝磨成箭,和李白遇到的老婆婆“铁杵磨成针”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都被这个行为深深触动,从此发奋读书,为什么家长看不到其中的闪光点呢?
 
男孩花3小时做箭被爸爸折断痛哭
 
  新闻中的爸爸称是因为担心这个箭危险,会伤到自己或伤到别的小朋友,所以劝导无果后,只能无奈折断。
 
  爸爸的担心没有错。
 
  树枝被小朋友磨了3小时,已经很尖锐了。这样尖锐的物体如果拿来玩,确实很危险。
 
  这样的道理很容易说得通,但一上来就否定孩子的努力,他一定不肯接受,也不愿配合。
 
  如果爸爸能先看见他为此付出的心血,肯定他所表现出来的品质,进而理解他的行为,孩子可能会更通情达理。
 
  比如,“我看你整整花了3小时来磨它,你一定非常喜欢它。而且你能这么专注、这么认真、这么有毅力,我真的很佩服你。”
 
  接下来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要磨这个箭?是觉得这个过程有意思,还是想磨好后拿着玩?
 
  聊到这里就可以顺理成章说出自己的担心了。这时候孩子知道你已经看到他、理解他、接纳他了,就比较容易接受教育。
 
  可能他并不想拿来当玩具,只是想磨着玩玩;可能他想拿去给小伙伴看看,再收藏起来……
 
  根据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商量怎样才能避免危险发生。
 
  不管怎么样,都比简单粗暴地直接折断好得多。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尊重孩子则一种教养;
 
  教育孩子也不是只存在于某种特定场合,而是存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里。
 
  不要再把孩子养的宠物随意宰杀处置,不要再把孩子精心做的东西随意丢弃撕碎,有些伤害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愈合。